企业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昆明特勤消防:用脚板打开震区生命通道

日期:2014-08-16 15:24

昆明特勤消防:用脚板打开震区生命通道

 

 

8月3日16时,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当地通信、交通完全中断。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批示。地震发生后,接到命令的昆明支队第一时间启动《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成立昆明消防抗震救灾突击队奔赴灾区进行救援。易黎同志作为抗震救灾指挥员率一中队 20 名队员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铮铮誓言 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只要能帮助灾区的人民群众尽快恢复生活,哪怕再困难,再危险,我们也要义无反顾的帮助人民群众排除险情、抢救物资”。这是易黎同志在鲁甸龙头山镇重灾现场所立下的誓言,他不惧艰险、勇挑重担、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全力投入生死大营救,并始终坚守抗震救灾一线。在火德红乡、龙头山镇重灾区的抢险救援中,易黎和搜救队员们先后转战16个大小村寨,冒着余震和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的危险,平均跋涉山路近50公里,排查灾区130余户,350余人,转运重要物资200多件套。

黄金72小时 发起生命搜救总攻

抢抓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扩大生命搜救区域,易黎同志率队不惧山路崎岖、山体滑坡、余震不断、高山坠石、道路塌方等艰险,率队在废墟中不断搜索、救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

8月4日凌晨1时40分,易黎同志与队友连夜奔袭300多公里,连夜赶到鲁甸县城,便立即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前往重灾区火德红乡进行搜救。前进的道路上巨石横卧,泥沙堆积,电线交织,砸烂的车辆横七竖八翻在路边。余震一直不断,许多路段塌陷得面目全非,身边飞沙走石,头顶险象环生。作为指挥员,易黎一边在前观察带路,一边给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山体和道路上方的悬石,要小心提防……”

当走到一处山体仍在大面积滑坡的地段时,一位刚刚遇险幸存的群众告诉队员:“前方山体正在不断塌陷,道路已完全封堵,太危险了,你们不要过去了”。但为了确保救灾队伍能及时赶赴灾区,抢抓黄金期营救更多的受灾群众,易黎同志冒着随时可能被落石砸中的生命危险,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观察山上有无山石滚落,给队员带路,确保了救灾队伍的顺利通过,为部队的及时到达搜救地点。

8月4日上午7时,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易黎带领队员安全抵达火德红乡李家山村王家坪社,这是火德红乡重灾点其中的一个村庄,到处房屋坍塌。据火德红乡李家山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共居住村民114户,590余人,受灾群众过半,房屋大半垮塌或被山体滑坡掉落的石头砸毁,无法正常生活。

“同志们,现在是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时间,我们不能休息,百姓还在等我们,我们一定要快,跟我来!”“简短的动员后,易黎同志立即带领官兵深入村庄进行搜救,他们徒步行进了30公里,直到受灾最严重的牛栏江堰塞湖边,冒着江边不断滚下的落石,共对30余户70多间倒塌房屋进行搜救,当日他们共搜救出被埋压群众2名,安全转移群众35人。余震不断,河水湍急,背负着80余斤携行包和器材的易黎不慎滑倒,尽管被磕得满身伤痛,但想到急需救助的灾区群众,易黎同志忍着疼痛和疲惫,装出一脸没事,奋力爬起来继续向前推进。直到下午7时,终于将李家山村王家坪社所有的村户搜救完毕。当群众们看到一身泥泞、汗流浃背的消防战士时,仿佛看到了救星,战士们带去的干粮也成了群众的救命粮。

转移伤员 用脚板打开生命通道

8月5日,易黎同志带着搜救队转战此次地震受灾最重的震中龙头山镇,由于交通中断,在徒步5公里到达龙头山镇之后,易黎同志立即带队对受灾严重的龙头山镇政府受灾点进行搜救,并成功搜救了一名被埋压人员遗体。当晚9时,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正在休整的救援队接到指挥部命令:龙头山镇八宝村有一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由于她4岁儿子在地震中遇难而伤心过度,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她本人和胎儿都非常危险,山上没有医疗条件,急需下山紧急治疗。前去搜救的救援力量不足,交通中断,亟待增援。接到命令后,易黎同志不顾体力透支,立即组织人员携带装备、食品徒步向八宝村进发。

在一片漆黑的山路上,易黎同志与突击队员冒着滑坡、塌方、迷路的危险,经过二个小时长途跋涉8公里,以最快的速度接应到了前方救援力量。接到这名孕妇之后,易黎同志迅速从从包中拿出牛奶给她喝下,并安慰他:“别怕,为了你腹中的孩子,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我们一定将你安全送到山下!”随后他带着队员接过担架,一步一步的将孕妇抬到了龙头山的医疗救护站。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

8月7日,火凤凰突击队重型搜救队接到命令赶往龙头山镇新民村进行搜救。下午2时,正当易黎同志带着官兵来到下梨坪社搜救时,一名村民急忙跑到他面前:“同志,请帮帮我!我老父亲快不行了!”“走!带我们先去看看情况。”易黎同志二话没说三步并为两步来到村民家,原来他80岁的老父地震时被垮塌的砖头砸到了腰,动弹不得,伤痛和惊恐让老人已经2天吃不下饭,身体极度虚弱。“要转移!快!马上准备担架!”,易黎立即带领官兵将老人进行固定,小心翼翼的抬上担架往村里的医疗点疾行而去,小组到村上的交通完全中断,将近8公里的山路,易黎同志和官兵冒着35度的高温烈日,用了2个小时才抬到新民村。但是村上的医疗点没有条件。时间就是生命,易黎同志当机立断:“继续抬到龙头山!”又是15公里的山路,来到龙头山医疗点已经是晚上8点了。

高强度的负重急行远远突破了人的生理极限,当易黎同志与战友将老人抬到龙头山时,刚松了一口气,他便累得瘫软在地上,原来他已经一天没有吃过东西,行囊里的食物早已分给了其他队员们。是精神信念支撑着他那已极度透支的身躯。

为民解难 群众的利益大于天

“真是及时雨啊,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会咋样,谢谢啊,谢谢!”。这是8月7日易黎同志带领救灾突击队在昭通鲁甸龙头山镇新民村新寨小组为民抢救财产时发生的一幕。

8月7日火凤凰突击队重型搜救队接到命令赶往龙头山镇新民村进行搜救。正当搜救队赶到新民村新寨小组进行搜救时,一村民向救援官兵求救,请求帮忙将其家中贵重的物品搬出,但经实地勘察其房屋几乎全部坍塌,还有可能再次分解坍塌,搬物资极有可能会对官兵自身造成威胁。抢救还是放弃?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不进行抢救,村民家中贵重的物资将会被深深掩埋在废墟下,定会对村民恢复正常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抢救,怎么救,面对随时都会发生坍塌的危险,救援官兵进去后该怎么办?作为指挥员的易黎,此时进退两难,一边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一边是苦苦哀求的村民。经过反复对村民房屋现场进行勘察,易黎同志果断做出决定:“抢救!”

经过对房屋现场认真仔细的侦察,易黎同志发现房屋门窗严重变形,房屋的梁、柱全部被拉裂,如果强行进入室内搬运,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再次跨塌。见此情景,易黎决定只带领3名经验丰富的队员,在利用有限的装备进行支撑后,现场指定一名队员当安全观察员,随时注意房屋支撑情况和余震、山体滑坡动向,由他与另一名队员在不接触具有垮塌可能的支撑条件下,用手动液压工具组将阻碍物切割开,迅速进入房屋内将电视机、衣柜、床、音响、衣物等贵重物资抢救出来,截止当日4时,易黎带领队员们共帮助灾区人民转运物资300多件,价值5万余元,徒步翻山越岭60多公里,将受灾村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地震灾区,搭建安全的居住点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8月4日中午12时,正在火德红乡救援的易黎与救灾突击队来到李家山村王家坪社时,只见几名老人和小孩在村口翘首企盼,一双双期盼的眼神牵动着救灾官兵的心。原来,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家里的老人房子塌了,但是无力搭建救灾帐篷。获悉这个消息后,易黎与救灾官兵顾不上休息,迅速分成2个搭建小组,携带工具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安置点,易黎二话不说一马当先,扛起帐篷,利用钳子等工具进行紧急搭建,烈日当空,救灾官兵们拧紧钢管,并用绳索和石头进行缠裹固定, 再将帐篷布一个个的搭上,看着忙得满头大汗的消防官兵,一位村民激动的拉着易黎的手说道:“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我们的今晚就没地方住了,你们真是人民的及时雨啊!”。

直到1时30分,经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搭建,10顶救灾帐篷整齐地排列在了安置点。老人们看着这10顶崭新的帐篷,充满感激和激动地握着易黎的手说道:“孩子,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当官兵们准备返回时,村民们纷纷挽留消防官兵一起吃饭,以表达感激之情。易黎和战友们都婉言谢绝了。

易黎说,抗震救灾不仅是一场人生大考验,更是一场用精神去衡量的战斗,在生命价值的天秤上,要穿越生死,穿越恐惧,穿越陌生,在残酷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无价。作为一名中队指挥员,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始终履行着一名军人、一名指挥员的职责,他的精神激励着每一名救援官兵。